微电影制作发展趋势

作者:上海广告片公司   来源:http://www.stonecm.com   时间:2013年07月16日
巨石传媒 > 巨石新闻 > 微电影拍摄 > 浏览文章

在逐渐产业化的过程中,微电影“短平快”的制作模式有了不一样的解读,比如网络剧,虽然相比时下的电视连续剧其单集时长短得多,但集数往往要更多——很多网络剧,一立项就是100多集,总体工作量算下来其实和一部电视剧相差不多。即便如此,“短平快”的微电影相比同等条件的电视剧制作还是要便宜很多,一般的看法是,其成本至少要比电视剧低1/3左右。

内容创作一路摸索

在内容制式上,微电影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明确的“行规”。比如“时长短”公认是微电影的特点,但到底多短才是最适合的?

搜狐的“7电影”计划每部片长30分钟,而之前的《青春期》、《老男孩》等片时长则在40-50分钟。网络剧方面也是如此,虽然目前每集4-6分钟似乎是一个主流——这一方面是考虑到视频文件上传、下载的问题,此外其在制作节奏和周期上也更为现实。但另一方面,正在策划的很多项目中,不乏每集时长在20甚至30分钟的“长”剧。

相比微电影,传统的影视剧产品在宣传规模上占有压倒性优势。而电影、电视剧在进入网络等新媒体平台播出时,等于是为其之前在传统媒体渠道的放映等又打了一轮广告。这样的宣传积累和铺垫是大多数本就缺少明星、类型等卖点的微电影难以企及的。不过,即便是对于宣传铺垫和受众认知度更好的传统影视而言,其在新媒体上传播的实际效果也呈现出某种两级分化的趋势,因为新媒体受众的选择主动性很高,大多数人只会在网上找自己感兴趣的剧来看。微电影的观看中,这种两级分化的趋势更明显——受众观看微电影的偶然性更强,其黏度也不高,观众观看时更多是处于某种心不在焉的状态。

目前微电影的创作者们大都意识到了微电影的创作局限:相比传统影视产品,微电影的片长不能太长,创作必须要保持节奏,以保持受众的注意力,抖包袱的频率必须得高,这使得叙事节奏似乎更像小品。此外,观看的环境和制作条件也决定了微电影不太可能走传统影视强调视听的路线,创作的题材和类型也比较窄,目前更多还是集中在比较通俗和时尚的种类上。

不过,也正是由于观众观看微电影时的期待值和集中度不高,微电影所处媒体环境的宽容度就显得更大——既然很多观众是心不在焉地看,自然就难以对所看的内容产生激烈反应,拍得好的或许能脱颖而出,拍得差的最多也就是默默无闻。从目前的情况看,即使是一些直接是长广告的微电影,似乎也并未引发受众的强烈反感,这一点和电影观众形成了明显反差。

其实在内容创作空间上,微电影相比传统影视更有创新的可能。目前其在创作上的自由度也是比较大的,尤其是那些在创意时不考虑传统平台的作品。比如酷6推出的微电影《青春期》,就因某些“大胆”之处获得了不少关注。不过从未来趋势看,这也会带来风险。《青春期》虽然号称取得了近3000万的播放量,一直占据酷6网播放排行榜的首位,但该片不久前却一度在酷6网上悄悄下线。再次上线时,其时长已经从最初的55分钟变成了46分钟,“敏感”部分均被删减。

虽然在内容创作方面既有局限也有挑战,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内容本身的品质似乎在微电影运营中还没有上升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观众的“在意度”不高是一方面,从制片方的角度说,无论

是视频网站还是独立制片公司,微电影目前的主要赢利点在于广告,预算的高低也和广告签单情况紧密相关,作品品质和观众口碑带来的回收压力均不大;同样,就创作者而言,微电影的兴起虽然给了影视新人更多实践机会——毕竟传统影视剧的门槛较高——不过对待微电影,他们中很多人的态度其实和对广告、MV一样,“就是一活儿”。毕竟作为“作品”,微电影本身的“级别”摆在那里,似乎还没人指望能靠这个一举成名。

微电影的征程刚刚开始,目前竞争主要集中在平台和资源方面,“内容为王”效应还体现得不够明显,但长远看,一旦竞争格局初定,优质内容释放出潜在价值和超额利润的话,情况将大变。


巨石国际传媒—企业宣传片,电视广告片,企业宣传片制作,微电影制作专家!
http://www.stonecm.com/html/news/script/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