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的角度学习如何将烂剧本拍成好电影

作者:上海广告片公司   来源:https://www.stonecm.com
巨石传媒 > 巨石新闻 > 微电影拍摄 > 浏览文章

烂微剧本要想拍出好微电影并非难事,主要是要有一个好的导演,这样的情况当然也分电影的类型。

(一)以情节取胜的电影:像好莱坞的大部分商业片,盗梦空间之类的电影,出于票房的考虑,比较注重可看性。加上好莱坞走的是制片人制度,导演发挥的空间比较小(除非你是知名导演),所以剧情或故事就非常关键,剧本等于是地基,显得特别重要,这种电影,烂剧本拍出好电影的可能性不大。

(二)以艺术价值、表达形式、导演手法等其他因素取胜的电影:这类电影相对来讲不太注重剧情或故事,剧本相对来讲就没那么重要,我们听到经常有一些作者型的导演说和故事相比,我更关注讲故事的方式之类的话。这一类的电影,就非常容易出现烂剧本或不被人看好的剧本拍出好电影的案例。像王家卫的电影,基本只有个大纲,谈不上有什么剧本;像本人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许秦豪的《八月照相馆》,题材其实很滥俗,当初很多人看到剧本之后都觉得没法拍,最后到许秦豪手里却拍出了东方独有那种恬淡含蓄的情愫,哀而不伤,耐人回味。 

侯孝贤的电影,像《悲情城市》,朱天文写的剧本也极短,基本上也是个大纲,无非就是把每场的大概故事情节写出来,朱天文的剧本有个特点就是比较注重意境和况味的传达,不像一般的剧本这个画面是什么,那个画面是什么,导演照着拍就好了,所以对导演的要求就比较高。因为同样的一个情节,一千个的导演可以有一千个拍法。比如说像在树林里迷路,有的导演会用影片里的角色在树林里东张西望、大呼大喊来表现,有的导演像黑泽明他在树林里选了一颗有个明显标志的树作为参照,然后让影片里的角色骑着马从这颗树前面一次次的跑过,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他们迷路了,但是影片中的人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迷路了,这两种哪种效果更好,更有想象力?  

像今年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艺术家》,我挺喜欢他里面的两个场景,一个是女猪脚埋进男猪脚挂在衣架上的大衣里,伸手环抱自己的身体,幻想是男猪脚紧拥着自己。就这么简单一个场景,把女猪脚对男猪脚的情愫表达的一清二楚,无需一言。还有一个是落魄的男猪脚站在橱窗外,看着橱窗里的时装,努力让影子和橱窗里的影子融为一体的场景,像这类让人眼前一亮不落俗套的表现手法,我想更多依靠的可能是导演的功力而非剧本的打磨吧!说回到《悲情城市》,朱天文给了偏写意的剧本之后,如果给很多导演来拍,我估计拍出来可能是另外一种水平。这部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家里人吃饭的场景,但是难的是要拍出整个家庭历经世事变幻,死的死、离的离背景下的那种五味杂陈,以及五味杂陈背后生活依然要继续的那种豁达和苍凉的生命观,这个在剧本里也就一句话,但是怎么表现呢,还是得靠导演。

像朱天文另外一部电影《恋恋风尘》最后的一个镜头(我个人非常喜欢),剧本上看非常的写意,但是侯孝贤硬是把人从人生中的难免的痛苦挫折走出来之后的那种欢心喜悦,成长之后的蜕变,表现的淋漓尽致!

像科恩兄弟重新翻拍的《大地惊雷》,最大的变化是结尾的处理,已到中年的妇女从当年同行追凶的警长的墓前离开,在飘落的漫天雪花中臂慢慢走远,逐渐融进天地之中,在远去的背影中,那只残缺的手臂特别扎眼,伴着苍老而低哑的独白,我们不知道这个倔强的女人的心里会做何感想,她曾经那么勇敢坚毅,可是她的勇敢坚毅却给她带来了残缺的身体和人生。

在某个时刻,她回想起从前,还会不会像当初那样决绝的上路?老版的讲的是一个故事,但是新版给人的感觉是在故事背后多了一层言之不尽的意味!高低立见!所以,个人感觉这两种的差别不是剧本的差别,而是导演水平的差别!在不是依靠情节取胜的电影上,导演的水平很重要,一个烂剧本,交给一个好导演,也可能出来一个好作品,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一些名着拍成电影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而比较有名的电影很多都是根据不太出名的小说改编之后拍成的!


巨石国际传媒—企业宣传片,电视广告片,企业宣传片制作,微电影制作专家!
https://www.stonecm.com/html/news/script/2124.html